日历

2025 - 1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 2025 - 1 «»

日志分类

存 档

日志文章


2010-01-20

第二十期话题:人情红包,让人欢喜让人愁

]_z5)*jH/v  
本期话题: !_w$J4-  
        人情红包,让人欢喜让人愁 n"~>$ft3Sp  
' v?>I@S  
话题背景:      (aVx m4?  
        据重庆晚报报道, 前天,重庆大渡口区某机电设备公司在员工大会上宣布一条新规:若你结婚要请同事,请先签协议,保证婚姻是慎重的选择,一旦离婚,双倍退还礼金。 c[v*+#U  
   ox(|}+0Cq+  
        该公司经理如是说,人情往来是常事,但如果这个成为大家较大负担就不正常。很多同志对这事也是有苦难言,他跟另外几个经理商量过才出台新规:以后结婚要请单位同事参加的,得先去办公室签个协议,保证你们的婚姻是慎重的选择。一旦离婚,要双倍退还我们送的礼金……除宣布规定,当天员工大会上,经理还表示办公室随后会完善相关事宜,制出配套协议,以供今后结婚请客的员工签订。 Y/*xRtOe  
      ),Yf^9|jb  
        公司为何会出此规定?制定该规定的公司经理贾立春说,出这个规定其实是无奈之举。公司共有员工百人左右,80后年轻员工占65%左右,如今这批人均到婚龄高峰。近两年有10多位员工结婚,最夸张的是去年春节前,一个月4人结婚。而最让他们烦的是现在年轻人对婚姻太不慎重,闪婚闪离严重——员工结婚都爱请领导证婚,每次他们精心准备发言,衷心为新人祝福,“可这头自己还以为人家新婚,那头就已经离了。”贾经理说,这样的经历让他们觉得挺受伤。于是,认真商量后,有了这条规定,“并不是阻止员工离婚自由,只是希望他们能更慎重对待婚姻,这样也能一定程度减轻其他人的负担。” E &l([[  
as]Dqgr  
      人人都希望婚姻能够白头到老,但现实生活会如何谁都说不准。同一个单位,人家给你发了请柬,你不可能不去吧?结婚了,还得签这么个协议,公不公平呢?对此“新规”,请您说话。 ^iJx?Ljf@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2) |  浏览(13968) |  收藏
一共有 2 条评论
沩水云飞 2010-01-21 11:29 Says:

人情红包该下岗了

        这家公司的新规一点都不值得奇怪,它不过是还原了红包的本原而已:红包往来原本就是一种“民间借贷”行为,唯一的区别是没有利息。
  其实,任何风俗都有现实的社会背景。在不发达的农业社会里,普通人家经济条件不好,娶媳嫁女都需要花很多钱,难免遇困难,这时候,亲友送红包,除了贺喜之意,更是一种接济,帮助他们渡难关。而周围的人之所以愿意接济,是因为自己也会有娶媳嫁女这一天,到时候对方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接济自己。
  红包这种“民间借贷”,没有明确担保,约束双方的是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狭小的社会舆论圈子。 但现代社会,人员流动非常大,今天是同事,可能明天就不是了,今天同居一城,可能明天就相隔千里。在这种情况下,红包的“担保”就变得非常脆弱;而失去稳定的保障,没有小圈子的“舆论监督”,贺喜的红包就会成为人情之累。
  所以,与其说越来越多的人讨厌“红色炸弹”,不如说是红包已经失去了存在的社会基础,而且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种压力。
  温情只是红包的外衣,这家公司要求的“若离婚,红包双倍退还”的协议,不过是撕开了这层温情面纱,让红包赤裸裸的呈现在人们面前。不同情况员工的反应也很有意思。对此新规,结过婚的多数赞同,没有结婚的多数反对。
  已经异化到如此地步的红包,还有必要存在吗?取消红包,这很困难。送出去的想要收回;没有收到的还想收到。一刀切并不合适,更何况,移风易俗最难。
  在我看来,当结婚不再成为没有帮助就难以逾越的关口,当红包的社会基础已经不复存在,该有一种更好的贺喜方式,取代已经“超期服役”的红包了。(王攀 )
沩水云飞 2010-01-21 11:27 Says:

双倍退红包更像给“随礼风”开罚单

        按说,法律早有规定:结婚、离婚是公民的自由,任何人都无权干涉。一个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企业居然扮演起婚姻登记处的角色,要求员工谨慎对待婚姻,显然有点“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味道。可是,如果从“离婚退还双倍礼金”角度分析,这种带点“狗急跳墙”意思的规定,所表现出的对随礼成风的无奈,似乎更令人深思。
  很多人将请柬形象地比喻为“红色罚款单”。更有人戏称: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请帖下。对此类现象,某网站曾做过“你是否有随礼的烦恼”的网络调查,结果是:有烦恼的占了近43%。足见,日益成风的随礼已经超过了感情交流的警戒线,而让人厌恶和烦恼。
  最近几年,笔者身边不时有朋友表示着对节假日到来的恐惧感。因为节假日的婚庆宴请很多,以至于很多人不得不赶场似的游走于不同的婚宴现场。而庞大的礼金压力以及这种寄托在红包上的祝福到底有多少感情色彩?这一疑问,令人对随礼风的真正价值产生怀疑。
  更可怕的是,这种随礼风有点越刮越歪的味道。据称,重庆秀山有人为了请客,居然连母猪下崽都要摆上几桌。这种宴请没有半点的感情色彩,目的就是为了收回“份子钱”。如此带着恶性循环的随礼风,难免让宴请和随礼统统“变味”。
        一种感情传递的宴请方式不但变成人情往来之间的累赘,甚至成了企业管理的不稳定因素,以至于重庆这家公司不得不通过内部规定的方法进行控制,不得不说是一个传统道德被金钱拐歪的“杯具”。只是,我们固然渴望随礼之风能够回归到感情轨道上,但这种努力显然不是靠某几个个体能够搞定的,更应该呼吁整个社会,从道德的层面,拯救已经被金钱洗得有些发白的感情纽带和民间习俗。(傅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