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2V>7 请您给予更多的赏识与激励 DIw<ny#x0 ] zn@DqX “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几时?你最后一次被人称赞是几时?很久了,对吗?多鼓励人家,多称赞人家,多看人家的优点,真的那么难吗?”这是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的片头语。看完影片,我最大的收获与感悟就是:一定不要再吝啬对别人的鼓励与称赞。 nd8zP l 有道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殊不知,这句被好多人当作笑话的名言却道出了一个影响世界的管理定律——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其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雅格布森。 Dt/z_u 这个著名的定律来自于一个古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性情孤僻、常年独居的他在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座美女像。久而久之,他竟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于是,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阿佛罗狄忒为他的真诚所感动,就让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皮格马利翁遂称她为伽拉忒亚,并娶她为妻。在这个神话的基础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做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他们找到一个学校,从校方得到了一份全体学生的名单。经过抽样后,他们向学校提供了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这些学生有很高的天赋,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只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 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这种现象说明教师的期待不同,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方法也不同,儿童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借用希腊神话中出现的主人公的名字,罗森塔尔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它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NW8nr;WI 联系到我们企业的班组管理,扪心自问,我们一定会发现日常管理与皮格马利翁效应间的距离究竟有多远。随着工作、学习节奏的加快和岗位竞争压力的增大,在班组管理中,人们渐渐习惯了对优者奖、劣者罚的简单考核方式,忘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身的闪光点,淡忘了用欣赏、赞美的眼光去看人看事。于是,批评、指责、考核、罚款成了方便、顺手、好用的管理工具,遇事不分青红皂白,一训了之,一扣了之。“沟通就是吃喝,管理就是训人,考核就是扣钱……”,从一些员工对管理者的批评意见中,我们不难发现管理中习惯了却并不一定正确的做法。扣分、扣钱几乎变成了严格管理的代名词,“一听就火”、“拍案而起”、“非治治你不行!”诸如此类的话语哪象咱工友之间融洽关系的写照?透过这些字眼,我们不难发现班组管理中存在的不和谐音符。 "eKu{ 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管理。笔者熟悉的一个单位推行“差点”管理多年,每季度都评选“差点车间”、“差点工区”、“差点班组”、“差点职工”。结果,几年下来,“涌现出”一大批“差点”!员工们的精神状态可想而知。这样的结果,实在应当归功于那些管理者对“差点”的“渴望与期待”!而另一家企业则大力倡导激励管理,在管理中坚持“奖二罚一”,即对职工的奖励和鼓舞一定大于批评。同时,还常年坚持评选“十大岗位明星”、“十佳技术能手”、“十佳职工家属”……哪怕是举办一台大合唱比赛,也能评选出“最佳指挥”、“最佳团队”、“最佳领队”、“最佳领唱”“最佳服装”、“最佳伴奏”……等等,久而久之,先进、标杆、标兵层出不穷,干部职工心平气顺,士气高昂。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理念,不同的管理,其结果竟然有如此的天壤之别,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广大管理者深思吗?! Q@xoJ1i' 说到这里,我不禁又想到世界著名的“Amway”(安利)公司。笔者身边好多人与安利公司员工接触时,老是感到别扭。问他为什么,回答说是感觉安利人“太虚伪、太做作、不自然”,满口对人赞美、满眼尽是优点、满怀对人鼓励……殊不知,这正是安利成功的经验之一。相信人,欣赏人,鼓励人,成就人,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氛围难道不是我们所渴望、渴求和期盼的吗?! Zi*oK~Kjs 请相信鼓励与赞赏的神奇力量,不要吝啬您对别人的赏识与激励!请记住,当您向别人竖起一个大拇指的时候,同时会有四个手指悄悄地指向自己;您的赞赏激励了别人,别人则会以成长和信任回报您。 [*v+ewNQ( (毕夏) mhnq# f# DwR([ :~~.CKpN 济南铁路局办公室 Uv@`i1IM 邮编:250001 xj.tW?| 电话:13153155955
一共有 11 条评论
“笔者熟悉的一个单位推行“差点”管理多年,每季度都评选“差点车间”、“差点工区”、“差点班组”、“差点职工”。结果,几年下来,“涌现出”一大批“差点”!”——深有感触,动辙评“差点”,伤了自尊,也毁了职工啊!